採訪撰文/陳韻如
諮詢/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諮詢宣導組 遲蘭慧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
攝影/Amy、造型/小芳
演出/mommy:陳姿蓉、baby:林川翔

當孩子生病,最需要的除了是家長的悉心陪伴與照顧之外,當看完醫生領藥後,如何正確用藥更是一大學問。爸比媽咪,您的用藥觀念正確嗎?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提醒,爸比媽咪帶孩子看病時要注意醫師的叮嚀,拿處方箋及領藥時,別忘核對藥單和藥袋上的姓名、年齡、體重、性別、藥物種類及數量、用法用量等是否正確無誤;對於標示不清的磨粉藥或分裝藥水,都應問清楚或拒絕使用。
孩子的身體尚未成長完全,對於藥品的吸收、代謝、排除與大人不同,爸比媽咪只要多花點心思來瞭解,就可以提供寶貝更完整的用藥安全與保障!

別讓藥品危害寶貝的健康!

CHECK:爸比媽咪用藥行為檢查表
以下12則是常見的小兒用藥錯誤行為,請爸比媽咪一起來檢查,有沒有不小心犯了以下的錯誤!如果打了不少的勾勾,請您一定要花點時間、仔細閱讀這個單元,以保障孩子的用藥安全!

□1.帶孩子看醫生,醫護人員詢問孩子體重時,報個差不多的數字就好,不一定現場量。
□2.直接打開藥袋,拿出藥物就準備給孩子吃,沒有先核對藥袋與藥單的習慣。
□3.醫師指示定時服用的藥物,然因各種因素(如燒沒退、病況不見好轉、趕著出門…等),時間還沒到,卻提早餵孩子吃。
□4.小朋友一發燒就開始緊張,有過讓孩子1天吃超過5次退燒藥,或同時使用多種退燒藥(如口服又用塞劑)的經驗。
□5.會將藥物混在牛奶裡,或是搭配茶、葡萄柚汁給孩子喝。
□6.因為孩子餵藥不易,或是在孩子不乖乖吃藥時,不得以會強灌孩子吃藥。
□7.為了順利讓孩子吃藥,會騙他說這是糖糖、吃起來甜甜的跟糖果一樣…。
□8.不知道醫生開給孩子的藥是小兒專用藥劑,還是成人用藥減量使用?甚至不清楚有「小兒專用藥劑」這回事。
□9.醫生開給孩子的藥是各種藥物「混裝」的藥包,而非單獨「分裝」的藥物。
□10.孩子先前吃過的藥多為「藥粉」型態,混著藥水喝下後,藥杯上多少都會殘留藥粉。
□11.家中的藥品擺放的位置,就在小朋友可見、可拿之處。
□12.曾經給孩子服用過大人吃的成藥如:市售的綜合感冒藥或是阿斯匹靈。

Part1常識篇.小兒「藥」小心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諮詢宣導組遲蘭慧表示,兒童專用製劑有依照小孩子的需求來選擇適合劑型(如液劑糖漿、顆粒咀嚼錠),並附上專用的量具餵藥器,讓爸比媽咪好掌握劑量和清楚了解標示。

小兒用藥劑量的使用&計算
小兒用藥劑量與治療效果有密切相關,若吃下藥物後有明顯的不良反應,那也是值得爸比媽咪密切注意的重要問題,應給予高度重視。潘俊伸醫師表示,由於兒童的體重、身高、體表面積等均隨年齡增加而改變,所以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其用藥劑量差別很大。
一般來說,小兒藥物劑量計算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根據體重和體表面積計算或以年齡估算。潘俊伸醫師表示,我國兒科多採用體重和體表面積計算方式來給予藥劑,並有以下說明:

按體重計算
按照藥品說明書上規定的:小兒每千克體重的用藥劑量乘以小兒體重的千克數,即可得到一天的用藥量;然後,再按藥品和病情要求分成數次服用。我國的藥典內容對藥物的規定很明確,像是:新生兒容易得到的結膜炎、嬰兒肺炎等常用之藥物成份「琥乙紅黴素」,建議每日每千克體重30~50mg,分3~4次要服用完畢。

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種方式的確比較通於目前的小兒用藥,因此方法的科學性較強,既適合於成人又適合於各年齡層的兒童,不論年齡大小可按一個標準給藥。只不過,此種方式必須先了解孩子的體表面積,帶入公式後才可計算出來,計算方法有時顯得複雜。

爸比媽咪看懂藥單
潘俊伸醫師解釋,從看診結束到領到藥後,爸比媽咪應先注意藥袋上的名字是否就是寶寶本人,確定無誤後開始核對每個藥袋內的藥品數量與藥袋上的數量是否一致,如此才可避免因藥物數量短少影響治療效果。此外,若是沒有先做好確認工作,也有可能造成感冒或疾病很難順利治癒的情況。

藥袋上必備資訊
現行法令規定,藥袋上必須有13項必備資訊,包括:姓名、性別、藥名、劑量、數量、用法、作用或適應症、警語或副作用、醫療院所名稱、地點、調劑者姓名、藥品交付日期等。拿到藥袋時,記得仔細閱讀這些重要資訊,萬一發生「姓名不是自己」、「藥品數量不符」、「作用或適應症與就診疾病無關」、「藥品外觀和固定服用的藥品不同」等狀況,記得諮詢藥師或醫師。

注意服用時間
遲蘭慧則提醒家長,藥袋上的用法與用量非常重要。若是標明1天1次,爸比媽咪就要選擇1天中的某一個固定時間讓baby按時服用;若是1天2次,爸比媽咪則應分別在早、晚讓寶寶服用;1天3次,則應選在早、午、晚時給寶寶固定服用;1天4次則是早、午、晚及睡前都需服用。
倘若藥袋上無特別註明飯前或飯後服用,那就表示兩個時間皆可。但若註明了飯前服用,應在飯前1小時服用;註明飯後或隨餐服用,則是飯後立即服用。
爸比媽咪要特別注意在給藥時,藥劑師所做的說明和吃藥方式,若有不懂處也應隨時提問。

根據指示服用藥物
若藥袋沒有特別說明或藥師無特別指示需要咬碎藥品,那麼就應該整粒吞服;喉片則是含在口中,不宜整粒吞服;舌下錠應是含在舌下,其作用是由腔黏膜直接吸收,若咬碎或直接吞下會影響藥效;還有懸浮液劑則必須搖勻後用口就瓶的方式服用,或使用有刻度的量杯,避免藥品濃度分配不均而影響藥效或過量服用。遲蘭慧表示,像這些看似簡單也很容易執行的服藥方式,但卻常會被爸比媽咪給忽略了,所以再次提醒還是必要的。

搭配溫開水
服藥時最好能喝溫開水且飲用量要足夠,以免藥物吞嚥不完全而刺激食道。尤其,若baby的藥物中含有抗生素或止痛消炎等具侵蝕性成份的藥物,服用後最好先能將軀幹挺直約2分鐘,切勿馬上平躺以免藥物停留在食道的時間延長,造成食道傷害。另外提醒,爸比媽咪千萬不要以咖啡、茶、牛奶、葡萄柚汁等飲品來搭配給baby配藥,以免不僅影響藥效還有可能產生無法想像的副作用。

把藥磨成粉,NG!
常見的中藥都是以粉狀的方式出現,而台灣過去的兒童藥粉幾乎也都以各種藥物磨好混在一起包裝的方式。潘俊伸醫師認為,因為baby對吞藥的動作不純熟,大人會害怕因此噎到或嗆到,所以磨成粉後就可以整包連同開水吞服;但事實上,這樣的藥物包裝並不十分正確。

藥物分裝比混裝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兒童用藥的指引中提到:不同的藥,應該用不同的包裝,並標明不同的用法。潘俊伸醫師自己所開的baby處方藥物,並不是每種都要1天吃3~4次;有些長效的藥物1天只要吃1次,甚至有些退燒藥只有發燒時才要吃,也不一定需要規律服用。
如果所有的藥物都混在一起,那麼就無法明確標示每種藥物的獨特服用方法,病人難免會吃錯藥;如此一來,就無法發揮藥物最大的效果進而影響病狀好轉、痊癒。

藥水比藥粉好
遲蘭慧提到,爸比媽咪應該都遇過磨好的藥粉讓孩子混著藥水喝下,卻發現藥杯上還是殘留些許藥粉;或者孩子在哭鬧不休中被餵藥,然後被藥粉嗆到的狀況。除了上述的狀況,還可能造成藥物分量不均的問題、藥劑污染的風險。
因此,近年來在兒科醫學會及民間的醫療監督團體努力下,健保局已增加了兒童瓶裝藥水的給付;也就是說,兒童用藥基本上會儘量使用藥水,這不僅是小兒科醫界的逐漸共識,有些醫院甚至也不再提供藥物的磨粉服務。除非沒有藥水劑型的藥物,仍必須使用藥粉外,藥水已經逐漸普遍於兒童用藥的方式。

兒童藥的類型有哪些?各利弊為何?
雖然藥水較為安全也推崇,但有些孩子還是抗拒藥水的;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醫師也只好開立完整的藥錠。遲蘭慧建議爸比媽咪,就帶著藥錠回家,到吃藥時間之前再予以磨粉。除了粉狀和液狀的藥物類型外,還有那些藥物的劑型是小兒科醫師會開立的呢?

口服劑型
醫師處方的小兒用藥,會以兒童專用藥劑以增加小兒用藥之安全性;兒童藥劑分類包括:液劑、糖漿、懸浮液、咀嚼錠等類型。而大部分的這類製劑會做成像是糖漿等小孩較能接受的口味。
在液劑的部分,有些是需要爸比媽咪於服藥前先加適量的冷開水來攪拌成可服下的藥水,再行服用。別忘了,使用前一定要將其搖勻,讓每西西的含藥量和藥師所叮嚀的劑量相同;使用後也應注意是否須放置冰箱內冷藏,並且於有效期限內用完。爸比媽咪餵口服劑型的藥時,盡量以滴管、餵藥器或藥杯分次給baby;餵藥時也要適時的安撫、鼓勵baby,不要強制灌藥以免藥物嗆入呼吸道或日後抗拒吃藥。
口服藥劑的分裝法為錠劑、膠囊兩大類,但建議4歲以下的孩子還是應避免吞服整粒錠劑或膠囊,以免噎到,爸比媽咪可以幫忙壓碎錠劑再行餵食;4歲後的兒童一般可以吞服錠劑或膠囊。

肛門栓劑
如果醫師有開立肛門栓劑時,爸比媽咪在使用上又有不一樣,跟口服的使用方式不同。首先要讓孩子先側身彎曲躺好,將肛門栓劑輕輕推入肛門約一指節深度,並捏住肛門2~3分鐘,以免栓劑被肛門擠出。
但此種塞劑可能會受排便的影響,所以baby若一直腹瀉,藥品可能還來不及吸收就被排出了;爸比媽咪應將此情況告知醫師,醫師也會考慮採用其他給藥方式。若是給孩子使用塞劑的情況過於頻繁,可能導致局部過度剌激,爸比媽咪要小心觀察並謹慎的使用。

外用製劑
所謂的外用製劑,多用來擦拭為主(如皮膚科用藥);有些過敏性皮膚炎的孩子其皮膚角質層薄,加上水分比例較多,相對藥品通透性較好,導致許多外用藥有經皮膚吸收的危險。
此外,還有使用眼睛滴劑時,切記不要將滴管直接接觸baby的眼睛,以免造成感染。其實,就算只有一眼感染必須治療,最好兩眼都點藥水;應從未感染的眼睛先點,再點感染的另一眼。爸比媽咪可以幫助孩子在點眼藥水後,閉眼5分鐘來增加眼藥水與眼睛接觸的時間,以提高藥效。滴劑藥物不能共用,要避免污染,一旦污染要立即丟棄。
耳用滴劑使用前,要先將藥水瓶握於手中數分鐘使其溫熱後,振搖藥瓶後才使用。使用時爸比媽咪讓孩子側躺,頭微向側傾、耳朵滴入處朝上;將藥物滴入耳朵,滴完後維持側躺1~2分鐘,吸收入耳朵並避免藥物流出。

避免孩子誤食藥物
遲蘭慧表示,孩子誤食藥物的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而一般的爸比媽咪遇上小兒誤服藥物後,通常都會顯得驚慌失措;建議家長在這個時候,更要冷靜下來搞清孩子服下的藥物是什麼,服了多長時間,這對於治療處理很有幫助。  

短時間內可催吐

潘俊伸醫師表示,倘若孩子服藥的時間不長(約在4~6小時之內),爸比媽咪就察覺,就可以先在家裡立即採用催吐方法。催吐主要讓孩子把存留在胃內尚未消化收的藥物吐出來,使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筷子或手指,輕輕觸碰孩子的嗓子後部(咽後壁處),刺激後會有噁心感並引起嘔吐;孩子可以喝些開水後,反覆催吐幾次,讓誤食的藥物清空。

緊急處理

若是孩子服入的藥量過大或時間過長時,甚至已經有出現中毒症狀時,家長必須立即送他們到醫院急診治療。兒童誤食藥品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大人們將藥品放在小孩可見並可得手之處;尤其當孩子具備了攀爬能力後,就有可能在大人的視線之外接觸到藥品並誤食。
對於藥物中毒的孩子,在其意識昏迷的同時應催吐,並準備好裝有誤食藥品的瓶子及嘔吐物,立即攜至醫院以供鑑定;或者立即撥打119求救。

如何安全放置和收藏

遲蘭慧提醒爸比媽咪要減少甚至杜絕藥物中毒的最佳方式,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在家中就要特別注意保管好藥物,藥物應存放在孩子不容易輕易取得的高度。尤其,含有劇毒的殺蟲劑等類藥劑更應妥善保管。
給孩子服用藥物前,爸比媽咪一定要養成先看藥名,查對正確後再餵服的習慣,萬萬不可馬虎從事,以免由於一時疏忽而帶來後悔莫及的憾事與痛苦。此外,不要亂給孩子服藥,適合成年人的藥品對小孩不一定就能等同服用;普遍購得的藥品像是:阿斯匹靈、綜合感冒劑等,爸比媽咪難以抓好藥的服餵量,孩子服用後會造成極大的危險。

收拾方法
因為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爸比媽咪應避免在兒童面前服用藥物;遲蘭慧解釋,還有將藥品哄騙為糖果的錯誤誘食方式,也易造成日後孩子誤食的情況。爸比媽咪餵食藥物時,請詳閱藥袋指示,重覆確認拿取的藥物及藥量是否正確;記得要將藥品仔細收藏,以下是遲蘭慧推薦的藥品收納方式:
1.健康食品、藥品應分開存放,並盡量將藥品類上鎖;定期清掃過期藥品,將過期藥品沖毀。在丟棄藥品空瓶前,要先以清水徹底清洗。
2.藥品應存放在原包裝內,勿任意分裝置至其他容器,以免誤食;兒童藥品要購買安全包裝,存放才能更明瞭。

Part2實做篇.如何餵藥才安全
因為不少藥味都是苦的或有怪味,往往被寶寶拒之門外,此時家長十分焦急,卻又束手無策。其實,餵藥也是一門科學,只要爸比媽咪得法就可以將餵藥變得更為簡單。

不同藥物、不同時段吃
藥物必須順利進入胃腸、被消化吸收後才能發揮作用;這消化的過程中,藥物很容易受到和它一起進入胃腸的食物或飲料所影響。不同的藥所需的吸收消化環境不同,因此才有飯前、飯後、空腹的差別。
爸比媽咪在協助baby吃藥時,一定要遵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於正確時間服藥才能發揮作用。
1.飯前服用:指吃飯前半小時內服藥,主要目的在避免藥效受到食物影響。
2.飯後服用:指吃飯後半小時~1小時內服藥。通常這類藥比較傷胃,所以需要其它食物來減低藥品對腸胃的刺激。
3.飯後立即服用:也就是吃飯後馬上吃藥,這是因為食物有助藥品的吸收與藥效的發揮。
4.空腹服用:通常是指服藥前後1個小時內沒有吃進任何食物,這也是為了避免藥效受到食物影響。

服藥間隔的時間
潘俊伸醫師解釋,藥袋上的服用指示是「幾個小時吃1次」的時候;舉例來說,藥物要在每隔6~8個小時餵食,那麼就是指把1天24小時均分,每天吃3~4次。而分段餵食的目的,主要是讓藥在baby身體血液裡的濃度,經過腸胃消化吸收後,進入到血液裡並透過血液傳輸全身;但藥效仍維持不變,使病菌能有效被消滅,獲得真正的療效。

不任意更改吃藥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baby病況很嚴重,爸比媽咪也不宜任意改變醫師所指示的服藥間隔時間,例如原本6小時吃一次,有些爸比媽咪卻自作主張3小時就吃一次;潘俊伸醫師特別強調,並非吃藥頻率愈密集,效果就愈好。別忘了,藥就像刀的兩刃,運用得當可以治病,運用不當卻會傷身;因此,當baby小小地身軀承受過濃的藥物時,反而會讓健康處在更危險的狀態。
這種問題較常發生在孩子吃退燒藥時,爸比媽咪看燒的情形依舊沒退,就會過於急切地想要在多給藥物幫孩子退燒;所以,在吃了一包退燒藥後1個小時後,又讓孩子服用第二包退燒藥。但這樣服藥方式是很危險的,若孩子體溫一下子降得很低,身體的狀況反而比發燒時還要危險,這是必須不斷耳提面命的用藥觀念。

服藥配白開水最好
當藥順利進到胃裡面後,除了要注意它是否會受到食物影響藥效的問題,還得注意和它一起進到胃裡的「飲品」,能否將它完全溶解;唯有讓藥物完全溶解並吸收,藥效才會完全釋放出來。
潘俊伸醫師建議,白開水的成分最單純且不會影響藥品變質;所以,「吃藥配白開水」是最佳的服藥選擇。遲蘭慧補充餵藥時,記得協助baby多喝幾口開水,才可把全部的藥順利沖到胃裡,避免附著在食道上,對食道造成傷害也影響藥效。

不能搭配飲用
遲蘭慧表示,爸比媽咪應該要具備一些基本的餵藥常識;像是了解有些飲料是非常不適合或不能用來搭配藥品的,就要避免給baby食用。
1.牛奶
牛奶會使藥品無法發揮完全的藥效,不適合與藥一起服用。此外,寶寶若食用了有關菠菜的副食品後,也千萬別再喝牛奶或吃鈣片等含鈣的食品;因為菠菜進入人體後,電解出的草酸根離子會沉澱鈣離子,不僅妨礙人體吸收鈣,還容易生成草酸鈣結石。因此,若要飲用牛奶,建議應在吃藥後2個小時再進行飲用才不至影響藥效。
2.茶
茶中的單寧酸容易與生物鹼的藥品產生沉澱,會降低藥效並無法讓藥發揮到治癒效果。此外,服藥中藥更忌與茶水配服,非但不利於吸收,藥效還會大打折扣。關於這些疑慮,一定要特別向醫師或藥師請教清楚。
3.葡萄柚汁
葡萄柚汁中的類黃酮素(flavnoids)會抑制某些藥物在肝臟代謝的速率,導致藥物在血中的濃度升高,使藥的毒性累積在身體裡,進而引發身體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最好在服藥的那幾天內都不要飲用,尤其是所服用的為長效劑型的藥物(藥效作用的時間很長,可以達到12小時)。

父母要當好榜樣
遲蘭慧建議大人服藥時不要被孩子看到,以免小孩模仿;此外,爸比媽咪服藥時也都應以身作則,以溫開水配服。爸比媽咪自身的藥物,不要分享給其他家中成員,儘管感冒類型相似,但因年齡狀況不同,其劑量和吃法皆不相同。
尤其像是四環素、磺胺藥、及部分抗生素等,比較常出現在大人食用的藥物成份,就不建議用於孩童。另外,兒童腹瀉時可能使用具吸附作用的止瀉劑,為了避免其吸附作用影響其他藥物作用的發揮,須跟別種藥物或食物至少具備1小時以上的間隔,再進行服用。

餵藥的注意事項
想要讓baby可以順利將藥物吸收,可藉由一些輔助工具,像是:嬰兒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將藥品滴在其口腔的後方或邊緣,慢慢餵服,切勿將注入筒直接往口腔注射藥品。
潘俊伸醫師也建議爸比媽咪讓大一點的幼兒或學齡前兒童,服藥時搭配少量食物來掩蓋藥品味道,才可以順利讓其合作服藥;倘若孩子的牙齒處於鬆動換牙階段,就應告知醫師,避免開立咀嚼型的藥錠。
注意9事項
1.給baby餵藥以前,媽咪不宜先進行餵乳及飲水動作;讓baby處於半飢餓狀態下服藥,不僅可以防止噁心嘔吐,又因飢餓可便於藥物的下嚥。
2.按照醫囑服藥,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餵藥前先將藥片或藥水放置湯勺內,用溫開水調勻;爸比媽咪可將baby抱於懷中,托起頭部成半臥位,用左手拇、食二指輕輕按壓小兒雙側頰部,讓baby呈現「O型」的張嘴狀,再將藥物慢慢倒入其嘴裡。
3.baby的吮吸能力較差,吞嚥動作緩慢,所以爸比媽咪餵藥時要特別耐心和細心。此外,新生兒的味覺反應尚未成熟,難以辨別酸甜苦澀,所以無須特別加糖來增加口感。
4.不要用捏鼻子的方法硬灌藥物,如此藥液容易嗆入氣管;還有也不應將藥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將藥物吸入氣管發生嗆咳,甚而導致baby產生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5.倘若餵藥液時,baby有出現嗆咳的反應,就應先立即停服並抱起與輕拍其背部;若繼續強行灌服,藥液嗆入氣管則會造成肺部感染,或因阻塞氣管而窒息死亡。
6.餵藥後應餵水20~30ml,幫助藥物經由口腔及食道後完整的再送入胃內;而且,餵藥後不宜馬上餵奶,以免發生反胃引起嘔吐。
7.因新生兒的肝、腎等臟器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倘若用藥過量會發生中毒症狀;為了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爸比媽咪應確實掌握服用劑量。
8.可以主動向醫師、藥師說明孩子吃藥的需求,希望優先提供適合小孩吃的藥劑,像是可溶於口的口含錠、顆粒狀的粉劑、容易咬碎的咀嚼錠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固體藥品;或是優先選用液劑、糖漿、懸浮劑等喝的藥品,容易吞服又不苦的類型。
9.切勿誘導孩子認為吃藥像吃糖,以免造成日後孩童誤食藥品的情況;或是強灌藥物也會讓孩子對藥物產生懼怕,排斥的情況就會加劇。

輕鬆餵藥沒負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遲蘭慧建議爸比媽咪挑選合適的餵藥器,即可有效改善寶寶吃藥愛哭鬧的情形,並順利餵藥成功。目前各廠牌的餵藥器依其訴求而有不同類型,如滴管、奶嘴、針筒等多樣設計,可取代傳統以湯匙深入口腔的方式,減少孩子抗拒反應且提高安全性。

選用合適餵藥器
潘俊伸醫師也建議使用市售的專門餵藥器,不僅操作容易,也可大大提昇餵藥效率;建議爸比媽咪家長多比較看看,選擇自己最合用的產品。舉凡要給孩子使用的產品,材質絕對是首要考量:因前端會觸及小朋友的口腔,故在奶嘴頭或滴管前端,多會選用安全、柔軟、彈性佳的矽膠;而管子的部份則以PP材質為主。爸比媽咪購買前記得詳細閱讀產品說明,並且試著操作或試用看看,才能找出品質優良且又順手的餵藥器。
如果寶寶的年紀較小,習慣使用奶嘴者,那麼可以選用奶嘴頭設計的餵藥器來「誘拐」其乖乖吃藥。而大一點的孩子比較不容易上當,為免他排斥吃藥,則可選用針筒式設計的產品,且將藥水推進孩子的嘴巴後,再慢慢地抽出針筒,以免餵藥器前端一離開嘴巴,孩子馬上將藥吐出來。

清潔消毒再使用
每次使用完餵藥器後,記得像奶瓶、奶嘴一樣要清潔消毒;方便再次使用時,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爸比媽咪可先將它拆開來以清水沖洗,除量杯外,其他部分皆可再以滾水燙過或放進蒸氣消毒鍋來消毒,不過時間可比消毒奶瓶略短一些。
如要使用同一個餵藥器餵不同的孩子吃藥,則應先餵完一個孩子;將餵藥器有放入嘴巴的前端部份先行消毒過,才能給另一個孩子使用。


遲蘭慧
現職: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諮詢宣導組 

潘俊伸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中國醫藥學院總醫師、主治醫師


 

*全文請見2011年 五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牙米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